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
这句谚语以现代科学解释,已经涉及微观层面,要想真正观察灵气给生物带来的变化,甚至以灵气为源头引导生物变化方向,李维的精神强度还不太够。
阳光映在地面,一片树叶从天空落下,掉落草地。
李维注视着阳光下的落叶表面,把注意力凝聚到极限,网状叶脉互相交错,画面如同他学生时代使用低倍物镜8x视角,这样视角状态,目视距离变得很短,光线亮度提高。
小心的感应空气中灵气,思维放缓,视线中绿色的树叶上方突然出现雾海,崩腾席卷而下,召唤而来的灵气即使微弱一缕,在这种视角下也显得庞大如海。
一切控制有些像一个人拿着一枚针,而想扎中一只蚂蚁的触角,细微处的控制难以掌握。
仰视翻滚不休的灵气团,在其砸下的瞬间,整个视界白茫茫一片,可视范围几乎为零,不过感应中对于灵气的控制精确提升,思维与灵气交融,甚至能够通过灵气触碰叶面,感受它表面的细微褶皱。
尝试的时间过去的很快,夜幕降临的时候李维研究出来的东西并不多。
三只蚊子的尸体丢在落叶上,一只口器绷直,一只腹部炸裂,还有一只则被自身分泌粘液腐蚀成一滩莫名的物质。
这是被他召来实验品。
灵气在接触生物细胞后的不可控性,难以把握,如果一缕灵气附加上他的思维,倒是能够有限的区域变异,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本随着整个身体循环的崩溃。
视线恢复正常,分神驱赶周围昆虫的思维也收束。
夜幕下那片被灵气弄得千疮百孔的落叶,很快就吸引只只各异的小型昆虫,密密麻麻包裹着落叶,细密的螯牙口器咬合声,仅仅几分钟就被吞食一空。
有的昆虫散去,有的则留在原地互相厮杀。
没有再关注,李维注意力转向灵气植物,怔怔无神的盯着它发呆。
领地范围越来越大,间隔最远的首尾已经有二十多米,但远远不够啊。
期间半夜还下了几滴小雨,还没来得及决定是否给这株幼苗遮雨,雨又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