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页

问题是,现在李杜已经不止千万身价了,他身上存款就有八百多万美元,戴着价值四五百万的名表,家里还有一把可能价值连城的宝石军刀。

对他来说,百英会能提供的帮助不多。

不过他要是加入进去,对他地位、人脉的提升还是显而易见的,这协会囊括了几乎全美各圈子最顶级的华人。

比如说,前柏克莱加州大学校长田长霖、美国首位华裔州长骆家辉、美国首位华裔女市长陈李婉若、流行性疾病研究专家何大一、雅虎网站创办人杨致远、著名ceo李开复等人。

埃尔森显然知道这些内情,他知道对李杜来说,送他加入百英会,就是送他一场大造化。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对于普通人而言,加入百英会等于重新投胎、一步升天,跟救了他的一条命差不多。

李杜猜测埃尔森想用这件事来酬谢他救了史蒂夫,也想用这件事来偿还人情。

可是他有小飞虫在手,成为富豪是唾手可得的事情,没有百英会帮助也一样,那他还加入百英会干嘛?

被他拒绝后,埃尔森诧异地问道:“你不想加入?李先生,或许你不清楚百英会的情况?”

李杜道:“不,埃尔森先生,我很清楚,正是我清楚,所以我拒绝。”

“我现在加入百英会,是因为有地位尊贵的人帮助,而不是我的实力到达了能加入进去的地步,按照我们中国文化来说,这叫揠苗助长。”

“另外,我的地位和身份还与这个协会不匹配,我加入进去简单,可是要平等的和他们接触、交往就难了。”

“最重要的是,埃尔森先生,将来有一天我会加入进百英会的,但不是被协会外的人通过人脉渠道来推荐,而是被协会邀请。”

听了他有条有理的分析,埃尔森笑了起来,道:“哈哈,要被百英会邀请加入,那不是容易的事。”

李杜也笑了,道:“我们中国文化还有句话,叫做事在人为,我对自己的潜力充满信心,我一定能行的。”

埃尔森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好小伙子,那我不多嘴了,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