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页

“他已经在cell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是他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第二篇文章,而且,他在不久之前刚刚去参加了美国的国际会议,认识一名诺贝尔奖得主,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吧。”弗兰奇对杨锐再熟悉不过了,他这次重回中国,也是因为他与杨锐的关系。

“所以说,他是个天才?”韦尔斯上一次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甚至没有注意过杨锐。

弗兰奇叫了一声“耶稣基督”,道:“韦尔斯,看看窗外,这里是中国,每一个能读完大学的都是天才。”

“好吧。”韦尔斯耸耸肩,道:“我们拿这个天才怎么办?”

“以我的观点来看?”

“嗯。”

“以我的观点来看,天才会指导我们的。”

“什么意思?”韦尔斯被弗兰奇的哲学给击败了。

弗兰奇与杨锐太熟了,他摊开手,道:“你很快就知道了。”

如果是一个小时前,韦尔斯大约会嗤之以鼻,但现在,他就不那么确定了。

诺贝尔奖对英国的刺激与中国人其实一般无二,这是自然科学界第一的奖项,意味着自然科学界的桂冠,没有哪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是本国元首的座上宾,也没有哪个国家会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置若罔闻。

韦尔斯再自负,也不敢用自己草率的判断与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分庭抗礼。

会议室渐渐的归于寂静。

韦尔斯伸手拿过弗兰奇面前的《自然》,轻轻的翻开,在articles(文章)的栏目下,找到了杨锐的论文。

“文章”是《自然》最重要的栏目,比之重要性略逊的还有“来信(letters to nature)”,“评论”,“综述与进展文章”,“新闻与观点”,“读者来信”,“书评”和“简明通信”等。

因此,并不是刊登文章到《自然》,就是人们一般而言的发表文章到《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