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似乎注意到了郑崇,那名面带温和笑容的吟游诗人主动走近并与郑崇交谈了起来。

从吟游诗人的口中,郑崇听到了许多新奇的、有关镇外的故事。

双方的交谈很愉快,时间流逝,很快双方就到了不得不分别的时候,临分别前吟游诗人递给了郑崇一枚硬币,并告诉他,如果想要离开印斯茅斯去远游,可以到阿卡姆去找他……

摸着硬币,郑崇能够感受到上面雕刻着莫名、特殊的印记。

一夜,就这么在父母的谩骂声过去了。

这一晚,郑崇下定了决心,他要远游。

第二天一早,郑崇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装起了自己这些年攒下的家底就走了,他什么也没带,也没有什么可以带的。

郑崇并没有前往阿卡姆,而是先去了其他地方游历。

因为贫穷的原因,郑崇只得一边打工一边游历,但就像印斯茅斯非常排斥外人一样,外人也非常的排斥印斯茅斯的人。

郑崇不知道为什么,他也不在意,一路上与众不同的风景使他感到开心,感到快乐。

印斯茅斯的生活是阴沉、压抑的,相反外界的生活则给他带来了阳光的感觉,这是他此前从未感受到的生活,与大海截然不同的感觉。

这一游历,便是四年之久,这四年的时间郑崇逛遍了马萨诸塞州,甚至还去过附近的其他州。

在旅游的过程中,郑崇将自己的所闻所见一一写了下来并发表报刊,本是赚取生活资金的举动,却在无意之间让他小有名气了起来。

这一年,二十二岁的郑崇回到了马萨诸塞州,他要前往阿卡姆,这是马萨诸塞州他唯一一处还没有去过的城镇。

“阿卡姆。”

从兜中拿出了一枚硬币,这枚硬币让他想到了当年的那名吟游诗人。

之所以没有第一站就前往阿卡姆,是因为他觉得当时不是准确的时机,就是一种莫名的感觉,而郑崇遵循了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