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乐二年正月十二日,信王代帝训诫群臣,称在奸臣阉党倒台,职掌还之各司之后,文武百官务必致忠竭节,洗刷积弊,以为国节财,为民择吏为要,同时一切奏议要有关国计,勿要说废言。

明明两百字能说清楚事情来龙去脉,但就是要先扯上一万字阿谀奉承之言的群臣:“……”

——虽然这件事他们作为臣子确实有点过错,可若是皇上不喜欢,难道他们还能提着脑袋揪着头发写那一长串废话?

信王是一个十分严肃谨慎且善于自省自律之人,有他在的朝堂,真的就是肃穆二字可概括。

就是在这样肃穆的朝堂氛围里,新帝偶尔冒出来的稚言稚语,还有张太后虽然很少说话,但也是柔中带刚的发言,倒是也显得珍贵非常。

——唉,信王是哪哪都好,但就是太不讲情面和难以接近。

其实要不是信王出身皇室,群臣还是更建议信王去做一个锦衣卫千户,言行举止和办事风格实在是不能说极为相似,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好在朱由检不知有人在背后说他吹毛求疵精益求精,因为朱由检在对别人高要求时,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勤于政事。

而且还始终坚持经筵与日讲,不仅学习儒家经典,也作为听取讲官意见、与朝臣讨论时事的一个重要渠道,即使边报纷纭,经筵、日讲依然如故,甚至更加精勤。

甚至从未有人看到过信王懈怠于代帝批阅奏章,往往批阅至丙夜不休,若不是下达圣旨需要请示皇帝和太后的意思,怕是信王还能做出在半夜下达圣旨的事情。

这种行为不仅在大明朝皇帝中能以勤勉著称,便是纵观历朝历代,那也是相当炸裂!

甚至连张太后都对此誉为“汉、唐以来良所稀见也!”——当然在汉唐之前,那就是还有卷王之王秦始皇嬴政。

这让小皇帝叹为观止,经常就与太后感叹皇叔好生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