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理顺与刘璋的关系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这五位大将的官职确定以后,其他武将,依据功勋和资历,也各加升赏,不必细述。

虽然众人性格各异,或沉稳内敛,或豪放不羁,但此刻无不由衷感到欣慰。

多年的征战与辛劳,终得回报,一股振奋人心的气息,充斥在全新的大汉朝廷之内。

所有人都团结一心,准备实现一统天下的大业。

……

登基称帝,封赏群臣之后,自然是昭告天下。

昭告天下这件事,是一个时机,孔明觉得,应借此机会,明确刘备势力与刘璋势力的关系。

当年,刘备受刘璋之请,进入益州,为其平灭张鲁。

此后,刘璋对刘备感恩戴德,几乎事事顺从。

刘备南征北战时,刘璋常出兵出将,提供粮草,对刘备帮助甚大。

然而,两家关系虽好,却始终未能明确界定。

君不君。

臣不臣。

友不友。

颇为尴尬,也为未来的统一大业,蒙上一层不确定性。

所以,孔明对刘备说。

“陛下,如今您已承汉统,为天下共主,臣以为,此次封赏天下,正是明确与刘璋关系的良机。”

刘备闻言点头,“此言有理,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务必谨慎行事。”

一旁的法正听到此处,立即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陛下,臣曾为刘璋部下,对益州情形颇为熟悉,此事请交由臣来办理,陛下尽可放心。”

刘备看着法正问道。

“孝直既有此心,那便说说看,此事如何来办,才能妥当?”

……

法正答道:“此事易办,陛下何不以天子之名,下一道诏书,封赏刘季玉?”

停了一下,法正又说。

“若刘季玉肯接受封赏,则陛下与他的君臣名分,便就此确立。如此一来,名正言顺,益州之地,亦为国家所有耳。”

刘备听罢,眉头微蹙道。

“孝直此言,虽说有理,但刘季玉若不肯接受封赏,不是反生嫌隙,弃好成仇?”

面对刘备的担忧,法正神色从容,语气坚定地说。

“陛下不必多虑,臣深知刘季玉其为人。他性情温和,素无大志,且对陛下向来敬重。臣愿亲赴成都,当面劝说刘璋,必能令他欣然接受封赏,绝无差池。”

刘备见法正如此自信,心中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