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点头道:“孝直既有如此把握,此事便交由你办。”
法正拱手应诺,正欲告退,忽听一旁孔明开口说。
“孝直且慢,我还有一事。”
……
法正与刘备闻言,皆转头看向孔明。
孔明轻摇羽扇,缓缓说道。
“益州之地,人才济济,张松、刘巴、张任、李严四人,皆为当世俊杰。在封赏刘璋之时,应对此四人也加以封赏,并征调他们入朝,令此四人,为我所用。”
孔明说到这里,法正品了品孔明话中的意思。
法正马上明白,孔明此举,绝非抢几名人才,这样简单。
法正走到孔明身前,指了指孔明笑道。
“孔明,你这……怕是另有用意吧?”
孔明大笑着说:“看来我之所想,总是瞒不过孝直。”
随即,孔明向刘备详细地解释,自己的想法。
孔明认为,若刘璋单独接受封赏,那么,刘备与刘璋,也不过是名义上的君臣关系。
理论上,益州还是刘璋治下的一个独立王国,刘备不能插手州中事务。
如果借此时机,随意对刘璋之臣,进行封赏和征调。
那便定下了一个基调,以后刘备的朝廷,可以随意介入益州的人事任免。
益州,便与普通的州郡,差别不大。
刘璋,也更像是一位州牧,而不是一位国王。
……
孔明讲完,刘备恍然大悟。
刘备赞许道:“军师之谋,果然深远!如此安排,既能确立君臣名分,又能将益州纳入朝廷治下,可谓一举两得。”
说罢,刘备又转头看向法正,说道。
“孝直,刘季玉虽性情温和,但其麾下未必人人顺从,你此行成都,其任非轻,务必要多加小心。”
法正答道:“陛下放心,臣在蜀地多年,故友众多,臣此行必不负陛下所托。”
法正说完,刘备让人拟好封赏诏书,交与法正。
法正信心满满地接下命令,随即告退,动身前往成都。
……
数日后,法正抵达成都,法正并未急于拜见刘璋,而是悄然前往好友张松府上。
二人相见,寒暄片刻。
法正便将此行目的,详细告知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