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粮价恐慌!
苏州城的空气中弥漫着压抑与不安的气息。
从京城传来的消息,太上皇朱元璋强势镇压,那几个上蹿下跳的官员,全部被剥皮充草,做成了京观,警告着士绅莫要轻举妄动。
这样的行为,吓的苏州士绅们心惊胆战,孙老太爷更是闭门不出,生怕哪天锦衣卫突然闯进门,将他直接给咔嚓了。
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直接消失不见。
有些官员心中虽有怨恨,但是也不敢公然反抗。他们深知朱元璋的手段和威严,这位开国皇帝的雷霆之怒,不是他们这些官员所能承受的。
锦衣卫涌入了苏州,监督着各县的进度,凡是工作不力的官员,皆是撤职查办。方孝孺一口气抄了五个官员的府邸,搜出大量的钱财。
并且公布于众。
是月,方孝孺已经将苏州全部田亩清查完毕,开始推行士绅一体纳粮。
方孝孺如今成了大忙人,他不仅要推行新政,每天下午还要大开经筵,与苏州各地的士子辩论,新政到底是有利于国家,还是有害于国家。
今日辩论的主题便是何为大治之世?
方孝孺认为,大治之世,当是人人平等。无论是士农工商,亦或是娼妓、乞丐、戏子等下九流,皆应该享有同等权力,承担同等义务。
此言一出,当即引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有士子朗声道:“人人平等固然美好,但实乃理想之境。”
“古往今来,人人生而不同,天赋各异,自当各司其职。士者,以学识治国理政、教化万民;农者,辛勤耕耘,以足民食;工者,精于技艺,以利民用;商者,互通有无,以通财货。如此,社会方能有序运转,此才是大治之世。”
“既然分工不同,那么享受的权力亦有不同。想我等士子,乃是为了治理国家,崇高而又尊贵,如何能与他人相提并论?”
此言一出,顿时引来不少人的喝彩。
另外,还有文士开口道:“现实中若无等级之分,如何能保证社会秩序?士大夫阶层肩负着治理国家、传承文化的重任,自当享有更高的地位和待遇。若人人平等,谁还愿意苦读圣贤书,为国家效力呢?”
当即有不少人认为,方孝孺提出的观点是伪命题。
压根就不切实际!
经筵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月中,双方提出过各种观点,方孝孺一个人,面对士子们的围攻,浑然不惧。
若是说打架,方孝孺根本不行。
若是谈治国,也有几人能超过方孝孺的。
可要是说起儒学,辩论学问,除了已故的儒学大师宋濂,方孝孺还真没怕过谁!
方孝孺再一次展现了什么叫做儒学大师!
他先是斥责第一个士子,骂他鼠目寸光。
各司其职并不意味着人有贵贱之分。士虽有学识,但不可恃才而骄,凌驾于他人之上;农虽耕耘辛苦,却也不应被轻贱;工与商,同样为社会做出贡献,理当受到尊重。
当即又骂另外几名士子,若是往祖上数十代,谁还不是个普通百姓?
孔子的父亲不过是个商贾,为何孔子能成为儒圣?所以各个阶级是能够相互跨越的,只要百姓努力学习,施展抱负,照样能受人尊敬。
这时,又有士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道:“这世间本就存在贫富差距、智愚之分,如何能做到平等?若强行追求平等,岂不是违背了规律?”
“蠢货,什么是规律?既然是富者,更应该做出表率,为大明多做贡献。以富人的身份提携穷人,先富带动后富,进而实现人人富裕!”
方孝孺一连辩论了两个时辰,几乎将所有人都羞辱一遍,顺便还发表了一篇邸报。
《论当今儒生的腐朽无能》!
不单单是这些年轻的儒生,就连苏州那些享有盛誉的士子,统统被方孝孺骂了一遍,骂他们无所作为、贪恋权势。
其中有个没有被骂的士子,表现的异常激动,认为自己没被提名,是因为不被方孝孺重视。
而方孝孺一手挥舞着儒学,一手挥舞着锦衣卫,战斗力之强,堪称把苏州所有人都压了下去。
如此出风头,让朱权羡慕不已。
他此刻津津有味的看着邸报,读到精彩之处,猛地拍了一下大腿。
“方孝孺厉害啊,竟然把苏州有名的李生给气吐血了。哎,早知道朕就不微服私访了,朕来当这个巡抚,岂不是能大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