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神明食气,古今代谢

来到湖边水榭,周围的墙壁、柱石、皆有历代文人题字,还有三五文人正在鉴赏。

梁岳看了看,道:“没几个有名的。”

或许这盛唐之后,应有诗人词人提笔。

前提是此地没毁。

不过应该毁不了了,毕竟已成净明道胜地。

“山伯兄,孟山兄,右军兄,久违了!”

旁边文人打招呼,梁岳差点以为叫自己,反应过来才后知后觉。

以古人名号为儿孙之名,以示对儿孙的看重。这风气应是唐初所诞生。当然,一般不用古人本名,一般是名号、字号,例如五柳、右军、山伯、安石等。

梁岳乃是当地文化符号,保守估计,山伯至少有两位数。

文人饮酒赋诗,如前人一般在青山园留下墨宝。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众人吟唱古人诗篇。

其中一名剑眉星目的男子,挥笔写下文章,一气呵成,笔走龙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梁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提笔,落款——孟浩然。

“好诗!好诗!若前人尚在,定会赞不绝口!”

“好!颇有魏晋名士风范!”

梁岳站立良久,身后的栏杆,正是当年刻下的梁祝雕像。

他听到众人言论,笑道:“何必痴崇古人,今人自有风骨。”

相比于魏晋的小家子气,他更欣赏大唐的豪迈,这才是塑造文明的精神力量。

“谁?”

此话传到众人耳中,再寻时,早已不见人影。

“今人自有风骨……”

孟浩然不断回味这句话,眼神渐渐明亮。

他明白了。

“走!”

“去哪?”

“江南小家子气,我要去长安!!”

“长安居不易啊。”

……

建康城。

高阁林立,其中九层红漆紫金纹高楼尤为瞩目。

此乃天下会总部通天楼。

天下会第一层,济世楼。

时年八十四岁的武明空为病人看病。

当年踌躇满志,一心习练武艺,如今到了晚年,反而喜欢上自己看不上的医道。

女弟子上官婉儿在一旁打下手。

武明空悬丝诊脉,医术了得,绝不是偶尔无事看病,而是对此道下过功夫。

很快,病人消失一空。

“师父医道,已臻化境,了不得。”上官婉儿不禁感慨。

武明空放下金针,揉了揉干涩的眼睛。

正想说什么,旁边传来男人夸赞的声音。

“朝花夕拾,明空,你成长了。”

“何人?”

上官婉儿目光锐利,手腕一翻,一把金针握在手中,蓄势待发。

黑暗之中走出一名年轻人。

年轻人脚边紧紧跟着一条黑犬。

上官婉儿瞳孔一凝,此人莫非是魔教强者?

“师父?”

武明空霍然起身,不敢置信望着眼前年轻人,说:“师父,是你吗?”

“师祖?你回来了?”

上官婉儿不敢置信,望着眼前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