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苏婉的突破

月照苏墨缘 梦墨轩 2599 字 7天前

在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中,苏婉如同一位孤独而坚定的探索者,在知识的浩瀚海洋里不断遨游。她沉浸在经史子集的世界中,试图从古人的智慧结晶里汲取养分,为自己的科举之路铺就坚实的基石。

这段时间,苏婉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对经典着作的研读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些儒家经典,她早已烂熟于心,但她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挖掘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每一次阅读,她都像是与古代的圣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字里行间探寻着为人处世的道理、治国理政的方略以及道德修养的准则。

对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以往苏婉只是单纯地理解为学习与思考要相辅相成。然而,在最近的一次研读中,她有了新的感悟。她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接受,更要深入思考知识背后的逻辑和意义,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同时,思考也不能脱离学习的基础,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为思考提供更广阔的素材和更坚实的支撑。这种新的理解让苏婉对学习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她开始更加注重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在阅读经典时,会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思考,然后通过查阅资料、与夫子探讨等方式,寻求更准确、更深入的答案,而这种方法也是的苏婉进步颇大。

在研究历史典籍时,苏婉对朝代的兴衰更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仔细研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试图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出王朝兴盛与衰败的规律。她发现,一个朝代的繁荣往往离不开贤明的君主、清明的政治以及对民生的重视;而衰落则常常伴随着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以及统治者的昏庸无道。例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任用贤能,轻徭薄赋,关注民生,使得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典范。相反,秦朝的迅速灭亡,正是由于秦始皇的暴政、繁重的赋税和严苛的法律,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些历史案例让苏婉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统治者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正确的治国理念。她开始思考,在当今社会,如何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思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苏婉尝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文章写作中。她在一篇论述治国方略的文章里,详细阐述了以史为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如选拔人才要注重品德和才能的兼备、治理国家要关注民生疾苦、政策的制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等。

诗词歌赋一直是苏婉的爱好,也是科举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在不断的学习中,她对诗词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以往,她欣赏诗词更多是从文字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上入手,但现在,她开始深入研究诗词的格律、韵律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她发现,诗词的格律和韵律就像是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能够赋予诗词一种独特的美感和节奏感。而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则可以让诗词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为了提高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苏婉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进行诗词仿写和创作练习。她会选取一首古代名家的诗词,仔细分析其结构、意境和表现手法,然后模仿其风格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地尝试和探索,逐渐掌握了不同风格诗词的创作技巧。例如,在模仿李白的豪放派诗词时,她努力学习李白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和浪漫主义的情怀,用夸张的手法描绘自然景观,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在模仿李清照的婉约派诗词时,她则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传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

除了模仿,苏婉也开始尝试在诗词中融入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她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描绘景物或抒发情感,而是希望通过诗词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在一首名为《感怀》的诗词中,她写道:“岁月如流梦若烟,繁华过眼意阑珊。苍生疾苦心头绕,愿化春风润世间。”这首诗表达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和责任感。她希望自己能够像春风一样,为世间带来温暖和希望。

在书法练习方面,苏婉同样取得了显着的进步。她深知,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书写艺术,更是一个人修养和气质的体现。因此,她对书法练习丝毫不敢懈怠。她依旧坚持临摹古代大家的字帖,从颜真卿的楷书到王羲之的行书,每一种字体她都认真揣摩,力求掌握其精髓。

在临摹颜真卿楷书时,苏婉注重笔画的粗细变化和结构的严谨对称。颜体楷书的笔画厚重雄浑,给人一种端庄大气的感觉。为了写出颜体的韵味,苏婉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基本笔画,如横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竖画的挺拔有力,撇捺的舒展流畅等。她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渐掌握了颜体笔画的特点,写出的字也越来越有颜体的风骨。

小主,

在临摹王羲之的行书时,苏婉则更加注重笔画之间的呼应和连贯,以及字体的灵动变化。王羲之的行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字体飘逸洒脱,充满了艺术魅力。苏婉在临摹过程中,仔细观察王羲之字体的笔画走势和牵丝映带,学习如何在书写过程中做到笔断意连,使整个字看起来气韵生动。她还通过练习不同的行书字帖,了解王羲之在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变化,从中汲取灵感,不断丰富自己的行书书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