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轩踏入吏部的那一刻,心中便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吏部,作为朝廷官员管理的核心部门,掌控着官员的考核评定、升迁任免,一举一动都关乎着整个官场的格局与走向。而他负责的官员考核评定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犹如一把精准的标尺,衡量着每一位官员的工作成效与为官品德。
第一天上班,墨轩被领到一间宽敞却堆满卷宗的房间。案桌上,高高垒起的羊皮纸卷宗足有半人多高,每一本都记录着一位官员的详细信息与任职期间的种种事迹。墨轩深吸一口气,坐到桌前,轻轻翻开一本卷宗。扑面而来的是陈旧纸张的气息,混合着淡淡的墨香。他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文字,从官员的籍贯、出身,到上任后的各项举措、政绩成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考核评定并非易事,它需要墨轩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甄别真伪,在错综复杂的事件里判断是非。有些官员善于粉饰政绩,夸大自己的功劳;而有些则因不善言辞或地处偏远,真实的工作成绩未能得到充分展现。墨轩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判断都可能影响一位官员的仕途,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确保考核的公正准确,墨轩不仅认真研读书面材料,还时常向吏部的前辈请教经验。这些前辈们在吏部任职多年,对官场的种种门道了如指掌。他们告诉墨轩,除了卷宗记载,实地考察、民间口碑也是考核的重要依据。墨轩将这些建议牢记于心,每逢有机会,便会深入地方,亲自走访百姓,了解官员在当地的实际作为。
在一次对某地方官员的考核中,卷宗显示该官员在任期间修建了多座水利工程,造福百姓。然而,墨轩在当地走访时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百姓反映,所谓的水利工程只是做做样子,根本没有发挥实际作用,而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克扣民工工钱的现象。墨轩没有轻信一面之词,他亲自前往水利工程所在地查看。只见河道里的水闸年久失修,堤坝也有多处坍塌,根本无法起到灌溉防洪的作用。墨轩又暗中调查了民工工钱的发放情况,掌握了确凿证据后,如实将该官员的问题记录在考核报告中。
苏婉在礼部的工作同样充满挑战。礼部,掌管着国家的礼仪典章,从皇室的祭祀大典、登基仪式,到各级官员的朝会礼仪、外交礼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繁琐的程序。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外交纠纷或触犯皇室威严。
苏婉初入礼部,便接到了筹备一场重要祭祀大典的任务。祭祀大典是国家向天地神明祈福、感恩的庄重仪式,关乎国运兴衰,容不得丝毫差错。苏婉一头扎进礼部的藏书阁,查阅历代祭祀大典的详细记载,从仪式流程、祭品规格,到参与人员的服饰、站位,每一个细节都认真研究。
为了确保大典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古礼,苏婉还拜访了多位精通礼仪的学者。这些学者深居简出,对古代礼仪有着深厚的研究。苏婉虚心向他们请教,聆听他们对祭祀仪式的见解和建议。在与一位老学者交谈时,老学者指出了现行祭祀仪式中一处与古礼不符的地方——祭品的摆放顺序。苏婉恍然大悟,立刻对筹备方案进行了调整。
在筹备祭祀大典的过程中,苏婉还需要与多个部门协调合作。与内务府沟通祭品的采购与准备,与工部商讨祭祀场地的布置与修缮,与太常寺确定乐舞的编排与演练。每一次沟通都需要苏婉耐心细致地解释礼仪要求,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有一次,内务府送来的祭品中,某种珍稀的香料数量不足。苏婉深知这种香料在祭祀仪式中的重要性,它象征着对神明的敬意。于是,她亲自向内务府说明情况,要求尽快补足香料。内务府的官员却以采购困难为由,试图敷衍了事。苏婉没有退缩,她详细阐述了祭祀大典的重要意义以及香料在仪式中的象征价值,最终说服了内务府官员,及时补齐了香料。
随着祭祀大典的日期日益临近,苏婉的工作也越发忙碌。她每天穿梭于祭祀场地、库房和排练场之间,检查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她仔细核对每一件祭品的摆放位置,确保乐舞人员的动作整齐划一,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
在这个过程中,墨轩和苏婉虽然各自忙碌,但始终心系对方。每当夜幕降临,两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总会通过书信进行交流。他们分享着一天的工作经历,互相倾诉着遇到的困难与收获的喜悦。墨轩会为苏婉讲述在考核官员过程中发现的奇闻轶事,苏婉则会向墨轩描绘祭祀大典筹备工作中的种种细节。
他们相互倾听、相互安慰,给予彼此支持与鼓励。墨轩会为苏婉出谋划策,帮助她解决在礼仪协调中遇到的难题;苏婉也会提醒墨轩在考核评定中要注意的事项,避免陷入官场的纷争。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官场生涯中,他们成为了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丞相府中,丞相时常关注着墨轩和苏婉的工作情况。他看到墨轩在吏部工作时的认真负责,面对复杂的考核任务从不抱怨,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在处理官员考核争议时,墨轩能够冷静分析,依据事实做出公正的判断,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稳重与智慧。
丞相也留意到苏婉在礼部的表现。她在筹备祭祀大典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出色的协调能力让丞相刮目相看。面对繁琐的礼仪细节和多方利益的协调,苏婉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苏父对自己的这位女儿感到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