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都在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奔波忙碌,心怀急切。
孙策心急如焚,心中的焦虑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刻也未曾停歇。他深知家人还在曲阿饱受威胁,每耽搁一秒,家人的安危就多一分危险。于是,他率领着程普、黄盖、韩当以及祖茂这四位猛将,风驰电掣般地自南阳启程,直奔曲阿而去。他们的马蹄声如雷,踏破了沿途的寂静,扬起的滚滚烟尘仿佛是他们急切心情的写照。这一路行来,孙策的威名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开,应者云集!
起初,吴郡都尉朱治听闻孙策威名,心中暗自思忖:“这孙策年少英雄,有勇有谋,日后必成大器。如今他正招贤纳士,我若投奔于他,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于是,他毅然率领麾下一千余名精兵强将前来归附。紧接着,孙策儿时的至交好友周瑜,在得知孙策的行动后,兴奋地对身边的人说道:“伯符有难,我岂能袖手旁观?他志向远大,我定要与他并肩作战,共创大业!” 随后,他带着千余精壮之士投奔而来。如此一来,待到孙策抵达其舅父吴景的驻地利阳之时,其部众已然迅速壮大至五六千人之多!
而在此期间,孙策的母亲早已先行一步从曲阿迁居至此。然而,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孙策又果断决定将母亲迁往阜陵定居。他亲自护送母亲前往阜陵,一路上小心翼翼,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到达阜陵后,他安排好母亲的生活起居,又反复叮嘱母亲要注意安全,才放心地回到军中。
随后,孙策率领大军横渡长江,辗转作战。他骑着一匹矫健的白马,冲锋在前,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所过之处,敌军无不望风披靡,根本无人胆敢与之正面交锋。不仅如此,孙策治军严谨,军令如山,丝毫不容有半点懈怠。他亲自巡查军营,对于违反军纪的士兵,严惩不贷。正因如此,当地百姓对他心悦诚服,纷纷主动依附于他。
再看那孙策本人,生得一副俊朗非凡的容貌,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说起话来诙谐幽默,令人倍感亲切。他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时常与他们一起吃饭、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其性格更是豁达开朗,广纳谏言,对于他人提出的合理建议总是欣然采纳。有一次,一位士兵提出了改进阵法的建议,孙策听后,觉得十分有理,立即采纳并加以推广。此外,他还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并任用人才,使得手下将士皆能各展所长。故而,无论是军中士卒还是普通百姓,对待孙策皆是忠心耿耿,无不尽心竭力,甚至甘愿为之赴汤蹈火,誓死效忠!
曹操同样心急如焚,尽管已经成功地将天子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中,从而初步实现了其宏大的战略构想,而且自身也得以官拜司徒这一高位,但眼下的局势却依旧不容乐观。此时他所拥有的兵力甚至比当初担任东郡太守之时还要稀少,仅仅只有可怜的区区一万人而已。
再看那司州之地,先是遭受董卓之乱,紧接着又是李傕、郭汜之辈在此肆意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民生凋敝,十室九空。曹操望着满目疮痍的司州,心中暗自叹息:“如此惨状,百姓何辜?没有民众,又该如何招募兵员?怎样征收粮草呢?”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曹操绝非那种轻易言败、轻言放弃之人。
首先,他恳请刘协颁布天子诏书,并昭告天下:“如今的司州已然重归天子的掌控之下,请那些被迫在各地逃亡避难的司州父老乡亲们能够放心返回家园,朝廷必定会全力以赴地支持大家重新建设美好家园。” 诏书发布后,曹操又派人四处宣传,鼓励百姓回乡。其次,曹操又下令让自己麾下的兵士们积极推行军屯制度,以此来增加粮食产量和军队自给能力。他亲自到屯田的地方视察,指导士兵们耕种。
曹操坚信,只要再给予自己几年的时间用于发展,那么司州必将旧貌换新颜,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而自己的实力也定然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司州地处四面受敌的兵家要冲之地,西边凉州的马腾与韩遂是否会任由自己安然发展壮大呢?还有那位一直以来被自己视为 “好大哥” 的袁绍,难道真的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步步崛起做强吗?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曹操心头,令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时常在深夜里独自思考,谋划着应对之策。
袁术亦是心急如焚,只要不是咸鱼,但凡有点雄心壮志之人,谁不想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成为天下之主呢?袁术自然也不例外,他心中对那个尊贵无比的位置充满了渴望。然而,袁术并非愚笨之人,他清楚地知晓自身的实力究竟有几何 —— 眼下他仅仅占据着南阳以及大半豫州而已。他时常在府中踱步,自言自语道:“从古至今,从未有过仅凭借半州之地就能成功称帝的先例啊!至少也得拥有整整一个州的势力范围才行吧?” 因此,即便袁术自认为乃是天命所归,他依然强忍着称帝的强烈冲动,默默地开始积极筹备战事,一心等待着能够彻底收服整个豫州,并等到孙策为他攻下扬州的数个郡县之后,才会正式登基称帝,君临天下。他不断地招募士兵,训练军队,储备粮草,为称帝做着充分的准备。
小主,
远在辽东投靠公孙度的公孙续也很急。他不停地苦苦劝谏公孙度,趁着如今袁绍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南方之际,趁机出兵夺取幽州这块战略要地。他多次对公孙度说:“袁绍兴兵南方,幽州空虚,此乃天赐良机。若能夺得幽州,我们便可壮大势力,与袁绍抗衡。” 可惜的是,公孙度对于公孙续的建议始终无动于衷,丝毫不为所动。无奈之下,公孙续只得暗自秘密培养起一批亲信力量。随后,他还派人前去联络父亲昔日的死对头乌桓单于蹋顿,企图与其联手共同发兵攻打幽州。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一系列动作最终如同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那些被派出去的亲信竟然一个都未曾回来。在这种极度焦虑的状态下,公孙续的目光不得不转向了高句丽等周边的夷族部落。为了报杀父之仇,此刻的他已然忘却了父亲曾经告诫过他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的警言。他开始与夷族部落接触,试图说服他们与自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