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公瑾相助

丹阳郡治所曲阿。周瑜立于府邸的书房窗前,望着庭院中葱郁的草木,神情却并不轻松。他身材修长,姿容俊美,虽年纪尚轻,但眉宇间已有一股挥洒自如的儒将风范。他早已关注江北战局,得知孙策抵达历阳却被张英所阻后,便知自己出手的时机将至。收到孙策的亲笔求救信,他并不意外,但如何说服叔父周尚,却是一道难关。

沉吟良久,周瑜持信来到周尚的书房。

“叔父。”周瑜恭敬行礼。

周尚放下手中的书卷,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带着士族特有的沉稳气质。他看了一眼周瑜手中的信,心中已猜到大半,不动声色地问道:“公瑾何事?”

“叔父,伯符来信。”周瑜将帛书呈上,“他如今被阻江北,进退维谷,恳请我周家施以援手,助他渡江。”

周尚并未接信,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目光锐利地看向周瑜:“公瑾,你意下如何?”

“侄儿以为,此乃天赐良机,当迎伯符过江!”周瑜语气坚定。

周尚摇了摇头,面色凝重:“公瑾,你可知此举意味着什么?刘繇刺史赶走吴景后,便任命我为丹阳太守,此乃莫大的信任与知遇之恩!我周家世受汉禄,岂能行此背主之事?此其一。”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二,庐江陆康,乃江东众望所归之名士,德高望重。孙策围攻庐江经年,致使陆太守忧愤而终,江东士族、豪强对此多有微词,甚至心怀怨恨。我等若迎孙策,便是与江东诸多士族豪强为敌!这将严重损害我周家百年积累的声望!你可知其中利害?”

周瑜早已料到叔父会有此虑,他神色不变,从容应对:“叔父所言,俱是事实。然侄儿有几句话,不得不言。”

“首先,刘繇根基浅薄,其任命叔父为丹阳太守,固然有赏识之意,但更多是借重我周家在丹阳的声望与势力,助他在此地站稳脚跟,乃是利用居多,情义有限。乱世之中,此类联盟本就脆弱。”

“其次,攻打庐江,乃是袁术之命,伯符其时寄人篱下,不得不从。真正的罪魁祸首,乃是骄狂妄为、早有称帝之心的袁术!他才是江东乃至天下士族共同的敌人!伯符勇烈盖世,乃少年英雄,其志在恢复父业,扫平江东。我等助他,乃是助其脱离袁术,亦是顺应大势。待伯符立足江东,自会安抚士族,陆康之事,亦可妥善处置,以消弭隔阂。”

小主,

周尚眉头微蹙,并未立刻反驳,显然周瑜的话说中了他的一些心思。

周瑜趁热打铁,声音愈发清朗激昂:“叔父!自董卓乱政,汉室威严早已扫地!如今李傕、郭汜在长安公然劫掠天子公卿,互相攻伐,朝廷名存实亡!这最后一块遮羞布也已荡然无存!刘繇能力有限,守成尚且勉强,何以统合扬州六郡?观当今天下,能定江东者,非孙伯符莫属!”

周尚沉默片刻,忽然抛出一个问题:“为何一定是孙策?徐州的刘备,如今坐拥青徐,声望日隆,麾下文武鼎盛,岂非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