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风起,名达州郡

他语气缓和了些:“嗯,记录倒是详尽。蔡堡主治理有方,毛先生亦是干才。如今贼氛未靖,郡府兵力有时鞭长莫及,尔等能自守一方,亦是助力。太守之意,望贵堡能谨守臣节,与郡府互通声气,共保陈留安宁。”

这话相当于一种默认式的认可,暂时不寻求直接控制,但要求保持沟通和忠诚。

蔡琰心中稍定,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大半,便顺势道:

“大人放心,琰堡上下,必以太守马首是瞻,谨守本分。若郡府有所差遣,只要力所能及,定当效力。”

她再次表明态度,但加了“力所能及”的前提。

王匡满意地点点头,此行的主要目的已达到。他又在蔡琰等人陪同下,巡视了堡墙、粮仓和部分田亩,所见井井有条,远非外界乱象可比,不禁暗自惊叹。

临行前,他代表郡府赠予了少许布帛、药材以示抚慰,并暗示若琰堡能维持现状并协助维持地方秩序,郡府可对其存在采取默许态度。

送走王匡一行,堡内众人皆感轻松。郡府的这次“巡视”,虽未带来实质援助,但其默认可的态度,无疑为琰堡的生存提供了更合法的外衣和相对安全的空间。

毛玠对蔡琰道:“主公,此次郡府来人,虽是核查,亦是一次机遇。我堡名声已正式达于州郡。日后,或可有更多与外界交往的机会,无论是招募流民,还是互通商贸,阻力都会小很多。”

蔡琰颔首,但目光依旧清醒:“名声愈显,觊觎者亦会愈多。郡府今日之默许,源于我堡对其暂无威胁且有用处。他日若我堡壮大,或郡府易主,情势恐又不同。眼下仍需韬光养晦,积攒实力。”

果然,随着郡府巡视的消息传开,周边一些观望的小势力对琰堡更加忌惮,而一些走投无路的流民和寒门士子,则更视其为理想的避难所,前来投奔者较前增多。

琰堡,在乱世的夹缝中,又赢得了一丝宝贵的发展契机。

蔡琰知道,她必须抓住这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时机,让根基扎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