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刚过,北风愈发凛冽。琰堡外围的烽燧接连燃起告急的烽火,黑山军孙轻部前锋已突破三十里防线,与琰堡斥候爆发激烈冲突。
损失情况不断传回,预示着大战将至。
蔡琰下令,全体进入最终战备状态。堡门紧闭,吊桥高悬,滚木礌石堆满城头,弓弩手各就各位。
十岁的她,身着特制的皮甲,站立在北门城楼之上,小小的身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毛玠、蔡谷分守各处,单福则作为客卿,随侍蔡琰左右,以备咨询。
“报——!敌军先锋约五百步卒,已至五里外鹿砦区,正在清理障碍!”哨兵疾驰来报。
蔡琰冷静下令:“命前方哨垒依计划后撤,沿途施放号箭,扰乱敌军。城上弩手准备,听号令齐射,不得妄动!”
很快,黑压压的敌军出现在雪原尽头。他们衣着杂乱,但步伐矫健,手持各种兵器,透着彪悍之气。
为首一将,骑着一匹杂色马,正是指挥先锋的孙轻部头目。
他们显然没把琰堡放在眼里,试图一鼓作气冲至城下。
“砰!砰!砰!”率先触发的不是箭矢,而是蔡琰预设的各类陷阱。
铁蒺藜让前排的敌人惨叫着倒地,绊马索拉倒了试图快速通过的骑兵,简易的狼牙拍从山坡滚落,虽造不成大规模杀伤,却有效打乱了敌军队形,带来了不小的混乱和心理威慑。
“有埋伏!小心脚下!”敌军阵中响起惊呼,推进速度顿时一滞。
城头上,蔡琰看准时机,令旗一挥:“弩手,仰射!放!”
早已蓄势待发的强弩发出沉闷的机括声,一片箭雨带着死亡的呼啸落入敌群。
虽然大部分敌军举起简陋的盾牌遮挡,但仍有人中箭倒地。
琰堡的弩是蔡琰根据记忆略作改进的,射程和稳定性稍优于普通猎弩,这第一轮齐射,便展现了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