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砥柱中流立暗礁

负责匠作区的老匠头姓王,年过六旬,手上满是老茧,左手食指缺了半截 —— 那是年轻时打铁被锻锤砸到的。

他赶紧用布擦了擦手上的铁屑,快步迎上来,脸上堆着笑,却掩不住眼里的自豪:

“堡主您看,这是今早刚出炉的第三批环首刀,按您说的‘百炼淬火’法子做的,您瞧瞧这成色!”

王老头说着,从旁边的木架上取下一把环首刀。

刀身狭长,刀刃泛着冷冽的青光,刀柄缠着深色的麻绳,握在手里沉甸甸的。

蔡琰伸手接过,手指轻轻拂过刀刃 —— 刀刃光滑如玉,没有半点杂质。

她抬起刀,对着门口的光线看了看,能清晰地看到刀身上细密的锻打纹路,像水波一样层层叠叠。

“叮 ——” 她用手指弹了弹刀身,清脆的嗡鸣声在机房里回荡,许久才散去。

“不错。” 蔡琰点点头,将刀递还给王老头,目光扫过机房里的工匠,“王伯,工匠们的饭食可还够?春衫都发下去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够!够!” 王老头赶紧应声,“厨房每日都送两顿热汤,中午是粟米饭掺着豆子,晚上还能加块肉干。春衫上礼拜就发了,都是厚实的粗布,比去年的还好!”

他指了指角落里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工匠,“那是我徒弟小三子,去年冬天还冻得手肿,今年穿了新衫,打铁都有力气了!”

小三子被点名,赶紧挠着头笑,露出两排白牙。

蔡琰走到他身边,看了看他手里的铁料 —— 那是一块刚锻打的枪头,形状已经基本成型。

“打得很规整。” 蔡琰轻声道,“记住,枪头的刃口要再薄些,这样刺进去才深;但枪杆衔接的地方要厚,不然容易断。”

小三子赶紧点头:“记下了,堡主!”

蔡琰又叮嘱了王老头几句,无非是 “注意火候,别让工匠们累着”“有损坏的工具赶紧报给仓曹,优先修补”,才转身离开匠作区。

走出机房,外面的风带着些凉意,吹散了身上的热气。

她抬头看了看天,云层很薄,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落在堡内的屋顶上,镀上一层暖金色。

不远处的田地里,已经有农夫在翻土,准备种春麦 —— 这是琰堡去年新开辟的荒地,由堡里统一分配种子,收获后按比例分成,农夫们干活都很起劲。

离开匠作区,蔡琰往演武堂去。

演武堂在堡的东侧,是去年冬天刚建好的,青砖灰瓦,比普通的房屋要高大许多,门口挂着一块木匾,上面是蔡邕亲笔写的 “演武堂” 三个大字,笔力遒劲。

还没走进堂内,就听见里面传来毛玠的声音,清晰而沉稳:

“《孙子》云‘兵之形,避实而击虚’,何为实?何为虚?董卓据虎牢关,兵多将广,此为实;但其粮道远在长安,需经函谷关转运,此为虚。若我军能派一支轻骑袭扰其粮道,董卓必首尾不能相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