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秘密交易与技术支持。
有些时候,武力与权谋并非唯一手段。
郭嘉授意,通过可靠的秘密渠道,与一些势力进行有限的、非官方的物资或技术交换。
例如,利用朝廷掌控的青徐盐场之利,秘密向凉州马腾、韩遂控制区输送品质优良的食盐,换取他们的战马。
又比如,将一些相对落后、但对此时代而言仍属先进的农具打造技术,“无意间”泄露给交州士燮派来的商人,以换取其更大程度的经济依赖和情报分享。
甚至,郭嘉还批准了一项极其隐秘的计划:
由朝廷暗中支持的一些“民间”工匠团体,向孙策控制区输出改良的造船技术,旨在加速孙策水师的发展,从而使其更有能力牵制乃至消耗荆州刘表的力量。
这些交易都在极度隐秘中进行,彼此心照不宣。
然而,暗线的铺设绝非一帆风顺,其风险与明刀明枪的战争相比,甚至更为诡异难测。
派往许昌的一名重要细作,在试图接触曹操军械库一名主管时,意外暴露。
曹操的“校事府”反应极其迅速,不仅抓获并处决了这名细作,还顺藤摸瓜,几乎摧毁了朝廷在许昌经营多年的一个情报网,多名潜伏者惨遭屠戮。消息传回,徐庶扼腕叹息,郭嘉亦面色凝重。
这是暗战必然付出的代价。
而在荆州,针对刘备的离间计似乎起到了反效果。
蔡瑁、蒯越等人对刘备的猜忌确实加深了,但刘备似乎也有所察觉,他行事更加谨慎,与士人的交往也转为更隐秘的地下接触。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迹象表明,刘备可能也在尝试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甚至可能与某些来自其他势力的暗线有了接触,其目的不明。
最大的意外来自幽州。
朝廷支持的鲜于辅部在与袁绍的暗中较量中,为了获取关键情报,一名高级密探冒险策反袁绍麾下一名掌管部分粮草调度的军官。
此事不知为何走漏风声,袁绍大怒,不顾与朝廷表面上的和平,悍然出兵,以“剿匪”为名,突袭并攻占了由鲜于辅控制的一座边境小城,将城中涉嫌通敌的官吏军民尽数屠戮,其中包括那名被策反的军官及其全家,以及数名未能及时撤离的朝廷密探。
袁绍以此血腥手段,向彭城朝廷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宣称“幽州之事,乃河北内务,朝廷若再伸黑手,勿谓言之不预也!”
面对暗线行动带来的损失与反弹,彭城朝廷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