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的沉寂被郭嘉一声轻微的咳嗽打破。
他睁开眼,眸中之前的凝重已被一种洞察全局的锐利所取代。
他缓缓站起身,步履虽显虚浮,但声音却异常清晰坚定,如同利剑出鞘。
“孙伯符重伤,非是危机,实乃天赐良机!”
他一字一顿,目光扫过面露诧异的徐庶与刘晔,最终落在蔡琰身上,
“此一变局,恰可助我破解北地危局,甚至……重塑江南格局!”
“奉孝,此言何解?”
徐庶急忙问道。
刘晔也凝神屏息,等待郭嘉的高论。
郭嘉走回舆图前,手指先重重落在代表江东的位置:
“孙策若亡,江东必乱。
其弟孙权年幼,威望不足,虽有张昭、周瑜辅佐,然内部山越未平,庐江李术、豫章华歆等辈是否真心归附犹未可知。
更遑论,那些追随孙策征战多年的老将,如程普、黄盖,是否甘愿屈居一少年之下?此乃江东最大之隐患。”
他的手指随即划向北方:
“而此刻,袁绍注意力全在河内,意图一举南下。
他绝不会因千里之外孙策的生死而改变其既定战略。
这意味着,在至少一两个月内,江东的动荡,无法被袁绍有效利用,反而……给了我们操作的空间。”
“操作?”
蔡琰若有所思,“奉孝是说,趁此机会,插手江东?”
“非是直接插手,而是引导,亦是交易。”
郭嘉的嘴角再次浮现那抹算计的微笑,
“我们要让曹操,心甘情愿地为我们分担北方的压力,甚至……与我们形成短暂的同盟。”
他看向徐庶:“元直,派往许昌的使者,策略需变。
不再仅仅是‘以利诱之’,更要‘以势导之’。
你亲自挑选的心腹,需向曹操陈明三点利害。”
“其一,江东剧变,荆州压力骤减。
刘表可抽调部分江夏兵力北援南阳,甚至威胁曹操侧后。
若曹操此时仍执着于在司隶与我朝廷纠缠,或对袁绍南下作壁上观,则其必将陷入南(荆州)北(袁绍)西(我朝廷)三面受敌之绝境!”
“其二,朝廷愿与曹操达成临时默契,甚至有限度的合作。
合作基础便是:共抗袁绍。
朝廷可默认曹操对司隶部分区域的控制,并承诺在袁绍南下期间,兖州、青州方向不对其用兵。
而曹操,必须立即在官渡、延津一带集结重兵,做出随时可能北上攻击袁绍冀州腹地的姿态,迫使袁绍分兵防备,减轻河内压力。”
“其三,”郭嘉声音压低,带着一丝诱惑,
“朝廷可默许,甚至暗中支持曹操,趁江东内乱之初,南下经略淮南!孙策重伤或亡,其淮南驻防必然松动,此乃曹操扩张势力,获取淮南粮仓之天赐良机!
相比于与袁绍硬碰硬,夺取相对空虚的淮南,风险更小,收益更大!”
徐庶听得眼中异彩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