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西凉血仇与迁都大议

且司隶新定,迁都于此,可显朝廷扎根中原、混一宇内之决心,更能就近威慑益州之曹操,安抚新附之雍凉。”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具体的步骤:

“然,洛阳宫室残破亦是事实。

亮建议,可分两步走。

首先,立即着手规划、筹备重建洛阳宫室、城垣,此事可由将作大匠负责。

同时,可先移部分中枢机构,如尚书台、部分府库前往洛阳,谓之‘行在’。

待宫室初成,根基稳固,再奉陛下与主公,以及百官,正式迁都。

如此,既可避免仓促行事之弊,亦可逐步完成迁都大业。”

此策既考虑了政治象征,又兼顾了现实困难,步步为营,老成谋国。

蔡琰看着殿下侃侃而谈、已将目光投向未来数十年战略布局的诸葛亮,心中欣慰。

她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孔明所言,深谋远虑。

迁都洛阳,乃大势所趋。

便依孔明之策,着即成立‘洛阳营造司’,由孔明总领其责,蒋琬(出使回来后)、费祎等协理,统筹迁都事宜!

先立行在,后定国都!”

“臣等领旨!”

殿内响起一片应诺之声,虽然其中必然夹杂着不同的心思与考量,但迁都洛阳的大方向,就此定下。

退朝之后,蔡琰与诸葛亮并肩走在宫苑长廊之中。

“孔明,迁都之事,千头万绪,辛苦你了。”

蔡琰看着诸葛亮清瘦却目光炯炯的面容,轻声道。

“此乃臣分内之事。”

诸葛亮微微躬身,

“只是,迁都洛阳,虽利在长远,然短期内,恐耗费巨大。

新政推行,军备整饬,皆需钱粮。

亮恐……府库难以支撑。”

“无妨。”

蔡琰目光坚定,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可加大盐铁专卖,开发雍凉矿藏。再者,”

她眼中闪过一丝冷光,“那些被抄家的逆臣家产,不正可充作营造之资么?”

诸葛亮闻言,默然点头。

他知道,蔡琰为了这个王朝的稳固与未来,已不惜动用一切手段。

“还有,”蔡琰停下脚步,望向西方,

“马超那边……蒋琬此行,务必稳住他。

告诉他,朕期待他在未来南征之中,再立新功,将功折罪。”

“亮明白。”

两人不再言语,目光仿佛一同穿越了千山万水,落在了那残破却承载着无限希望的洛阳故城,也落在了南方那崇山峻岭之后,蛰伏着的最后强敌身上。

迁都的宏图已然展开,一个更加庞大的帝国框架正在构建。

然而,内部的隐患如同马超这般并未完全消除,外部的强敌曹操更在益州舔舐伤口,江东的孙权依旧首鼠两端。

建设与征服的道路,依然漫长而充满挑战。

刚刚经历废后风波与西凉变故的朝廷,能否顺利完成迁都大业,并以此为契机,开启一个真正属于它的鼎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