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不过赵晨滨却是冷哼一声,你有这么多钱也不能给你那么多股份啊,这总股本虽然还没有定数,但是约莫在七八十万左右,因为少了不够,多了暂时用不上,至于后续扩张的资金等以后再说。

如此情况下,你拿出来三五十万的话,我赵家岂不是无法掌控机器厂了?

所以就没直接答应,而是说需要等候时日再答复!

洪旭维并不是唯一一个找上门来要入股的人,他前脚刚走,后头又是连续来了好几个财力雄厚的大财主,而财力小一些的更是陆续来了几十个。

除了这些想要直接入股的人外,还有不少银行、钱庄也是跑过来问要不要贷款之类的,其中就有洪旭维和周学熙两个人。

先说洪旭维,他虽然想要直接投资福元机器厂,但是听赵晨滨的口气是就算是接受他的直接入股,但是也不会接纳太多,因为赵家需要保证自己是福元机器厂的第一大股东,所以宁愿把股权分散一些。

而同时为了掌控控股权,他也是听说赵晨滨到处借钱,还打算以福元纱厂为抵押进行贷款,洪旭维想着能直接入股多少算多少。至于借钱归借钱,反正自己的是票号,吸纳来的资金也是要借贷出去才能产生利息的,借给福元纱厂风险低利润大,退一万步说就算这笔钱收不回来了,他把抵押的福元纱厂收回来也是赚的。

和洪旭维的心思不同的是,周学熙纯粹是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才来问要不要钱,袁世凯向他吩咐过,这一次福元机器厂的筹办不仅仅是办一家商办企业那么简单,它更关系到北洋未来军械供应的重任。

所以出于政治上考虑,天津官银号有义务向福元机器厂提供资金,当然了利息肯定是不低的,但这天津官银号不管怎么说都是北洋资产,这资金调用以及后续偿还上也更具有灵活操作系,比借其他票号和外资银行要方便安全一些。

面对这些蜂拥而来的大小商人和银行,赵晨滨心中感到了无比的满足!

这种掌控数十甚至上百万银子投资项目的感觉真的很不错,让赵晨滨很为之着迷。

“由于可以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同时为了保障我们对机器厂的控股权,所以后续集资的参与者比较多,不算诸位大人们的投资,其余参股的商家共有二十八人,多为直隶、山西、山东商家。如此算上诸位大人和我们赵家,共有大小股东五十三人,募集总股本八十三万两!”说话的是一位穿着马褂的中年人。

而这个人就是赵东平的父亲,赵东云的三叔赵晨峦,这一次他是特地为了组建机器厂而北上的!前段时间赵东云给老家里传话,说要用到大批银子办厂,并且说利润丰厚,而且是和北洋的其他高层一起办。

虽然赵家的其他几房多有疑虑,但是在赵晨亮的说服下,还是各自凑了一部分资金,一方面是出于家族帮扶的考虑,因为现在赵东云已经是正三品了,而且仕途看上去也蒸蒸日上,据说很得袁大人的看重,如此的赵东云自然也就被视为赵家权势的支柱,出点钱帮衬一二是应当的。

另外赵晨亮是见自家儿子自从到了保定后,跟在赵东云身边混的风生水起,而且已经被赵东云保举为候补知县,也是十足十的官身了,如此情况下自然就越看重赵东云了,除了准备自家拿出银子来说,也是劝说了其他四房和大房。

同时赵东云也是向老家传话,说保定这边可用的人手不足,如家中有杰出子弟可来保定发展,他会酌情安排,这也是获得了赵家大力支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