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赵东平的例子就摆在前头呢,刚去保定不到一年就得了官身,而且还是在前途无量的北洋新军里当差,这如何不让赵家的其他人眼红啊。

出于诸多原因,赵家四房里除了赵东云所在的二房由赵母又拿出来两万两银子支持儿子的事业外,大房家底丰一挥手就是出了六万两银子,他们主要是想要把几个子弟送到赵东云身边去搏一个出路,毕竟如果只是要个顶戴品级的话,也花不了几个银子,但是花钱你买不到在北洋体系里的实职啊,更买不到大人物的亲手关照和提拔啊。

赵晨亮所在的三房财力较薄,而且资财多在田地、店铺等固定资产上,能够拿出手的闲钱不多,但是咬咬牙也出了三万两,至于四房是想着他们二房把十几万的家底都投进去了,大房和三房也是好几万好几万的拿出去,就想着反正有赵东云在,估计也亏不了,就算要亏也是和大家一起亏得,但是如果能赚的话也能一起赚啊,所以也是抱着跟风的心态也投了四万两银子。

如此四房相加,赵家就是凑了十五万两银子!

然而只靠这十五万两银子却是远远不够掌控福元机器厂的,所以赵东云还得另外想办法。

第044章 选址建厂

现在赵家已经是实打实的拿出了十五万两银子现银,这十五万虽然不算多,但也是赵家短时间内能够筹集出来的最大数字了,要想拿出更多的话就真得出售田庄、商铺等固定产业了。

“除了我从家里带来的十五万两外,加上你保定府上拿出来的一万两现银,共计十六万两银子投入了福元纱厂,如此福元纱厂的股本便分为我赵家四房共有了!”赵晨亮如此说着:“当然大头还是你三房这边,占了七成股,大房占了一成三分股,我这边三房占了七分股,四房占了一成股。”

随着赵家其他房头一起投钱进来,福元纱厂也就成为了赵家共有,尽管福元纱厂之前的股价二十万两已经算是虚高很多了,但是在福元纱厂的股份分配中,赵家四房的股份分配并没有严格按照各自所处的资金股本进行分配,而是偏袒了赵东云这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赵东云才是福元纱厂发展扩大的保证,也是福元机器厂建立起来的最大保障,而其他几房的投资只是单纯拿钱出来就可以,算是搭顺风车的行为。

当福元纱厂吸纳了高达十六万两银子的现金投入后,还是远远不够掌控福元机器厂的控股权,所以赵东云直接把福元纱厂里的诸多设备、厂房之类的为抵押,分别向洪旭维的鼎盛票号贷款八万两,又向周学熙的天津官银号贷款七万两。

如此福元纱厂就凑足了三十一万两现银,尽管这个数字还达不到预期总股本的一半,倒是拉投资是不能这么算的,因为是福元纱厂先办的福元机器厂,后人要投资的话可不是说给多少钱就给多少股份,而是一个个谈,并且在吸纳投资的时候是溢价吸纳。

打个比方说总股本只有一百万两的时候,你投资进来五十万两银子只能拿百分之四十甚至更少的股份,是拿不到百分之五十股份的。

如此一来,福元机器厂在吸纳了五十三万现金投资后,福元纱厂只付出了百分之五十七的股份,福元纱厂手中还掌控有百分之四十三的股份,虽然手中留有的股份已经不足半数,但福元纱厂依旧是福元机器厂的第一大股东。

第二大股东则是投资了十万占据了百分之十股份的洪旭维名下的鼎盛票号,而剩下的其他股东所持有的股份都是在个位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北洋的二十余名高官虽然每个人只拿了几千或上万不等,但是他们加起来投资也有八万多两,虽然投入的钱比鼎盛票号少的多,但加起来一样占据了百分之十的股份。

于是乎一个月不到福元机器厂就已经汇集了高达八十多万的现金,而这个时候他们连建厂地址都还没确定好呢!

福元机器厂的集资可以说是中国近年来最迅速的一次集资了,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拉倒了足足八十多万两银子的现金,而充足的现金也让福元机器厂的建厂速度大幅度攀升。